close


臺灣新美術運動是從日據時代開始的,當時許多日籍教師到臺灣服
務,也啟蒙鼓勵了許多臺灣青年前往日本學習繪畫,這群人後來在
臺灣美術史上慣稱為臺灣第一代畫家或是臺灣前輩畫家。由於當時
日本主流的繪畫風格是所謂的外光派,也就是印象派,而野獸派也
正開始流行,因此這群第一代畫家日後都以印象或野獸做為主要的
創作風格。

臺灣光復後,大批隨政府遷臺的大陸籍人士對臺灣美術史的發展造
成很大的影響,臺灣第二代的畫家就幾乎都是外省籍青年。倪再沁
曾在〈臺灣現代美術批判〉一文中提到:「抽象繪畫的主流跟當時
的現代文學一樣,幾乎都是由外省籍青年所開創的;他們少小離鄉
,在大陸並沒有深刻的生活經驗,在臺灣又沒有入境隨俗地紮根於
這塊土地,在他們的成長意識中,夾雜著寄寓海島的過渡心理與動
亂不安的陰影,這迫使他們在時空的流變中無所依靠。」

1955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生效,美軍大量進駐臺灣,也帶進了
許多西方的新事物,美國的友善和美式文化是如此體貼與新鮮,也
使得當時的臺灣青年一窩蜂地認同美國文化。

1957年,「五月畫會」跟「東方畫會」這兩個標榜現代精神的繪畫
團體成立,正式與傳承斷裂,不再承繼臺灣美術由日本、法國一脈
相承的畫風與主題,開始揭開現代繪畫的先河。

由於題材畫風貼近當代主流,因此畫會成員頻在國際美展得獎,也
因此取得畫壇發言權,相對來說,氣勢就比第一代的本土美術家要
來得強,再加上這些新銳畫家獲得政府官員、大學教授等社會賢達
的支持,聲勢日隆,於是便逐漸排擠掉第一代的西畫家,成為臺灣
畫壇的主流。

同一時期,1960年以台大外文系白先勇等人為中心的《現代文學》
創刊,一開始便表現出積極的西方文學追求熱情,具有反傳統、自
我覺醒的象徵意義,並與現代繪畫的風潮相互呼應。

自此之後,不管文學或是美術方面,在60年代開始的現代風潮,都
影響深遠,其價值至今仍存在許多中生代的臺灣人身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 的頭像
    jerry

    成為義大利古物修復師!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