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人小學時都寫過這樣一篇作文題目:「我的志願」。我還記得我想成為一個動物園管理員,因為我可以說是從小看著動物圖鑑長大的。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爺爺一直希望我當醫生(你知道的,他是老一輩的南部人),所以當我說出我的志願時,他自然而然地就轉化成:「喔,獸醫喔,也不錯啦!」,天知道這還真的差很大!

然而似乎很少人會想到,為什麼題目是「我的志願」,可是大家寫的都是「職業」呢?難道這是等同的嗎?

最近我又換了新的職業,而且這個工作是我做過平均工時、總工時都是最長,然後不管用年薪、月薪、日薪、時薪來算,都是最低的一個工作。要是和之前在畫廊的薪水比起來,現在在旅行社上班,連以前的三分之二都不到。

每次到了這種時候,就開始會有朋友跟我討論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你為什麼那麼勇敢?要捨棄穩定發展的現有工作,投入另外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成為永遠的菜鳥?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我常會回答,有什麼好失去的呢?沒錯,每次都重新成為菜鳥,的確會失去在原本職場上累積起來的經驗和資歷,當然還有薪水位階,可是這重要嗎?我相信身上背負某些責任的人,會需要穩定或甚至穩定成長的收入,而我很幸運地只需要餵飽我自己的一張嘴,這是我的優勢。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太多我們不需要的東西,一個人要活著,其實物質需求是可以降到很低的,而我認為這是必要的犧牲。

犧牲一定都是為了換取什麼,而值不值得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如果我所失去的比起我所將獲得的,對我來說是划算的,那麼這樣的決定完全合乎理性,再怎麼樣我都覺得是我賺到了。

那麼我在其中換取到什麼呢?我想想,學習新東西的機會、認識不同領域的人、自我挑戰帶來的滿足感。很多事情要學是得花錢的,而像我這樣不僅不用花錢,還有錢可以領,多麼划算!而認識不同領域的人,其實也是一種學習,而且可以讓我們理解到生命的樣貌有多麼大的不同。而自我挑戰,毋寧說是一種反叛,對自我設限的一種反叛,我到工廠去當工人,就是想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吃苦,而到旅行社成為每天穿西裝打領帶工作十二小時的上班族,也是對自己自認為永遠不可能成為上班族的一種反叛。

因為我知道我的目的是什麼,我願意為此犧牲的東西有多少,所以永遠都能夠從中獲得樂趣。我每次換工作不是因為不喜歡舊工作了,不,我覺得我做過的每一件工作都很棒,但是總會有更新的念頭冒出來,總會在某個時間點,讓我發現另外一件有可能更棒的事。

這時候另一些人會覺得,我一定是因為還沒找到我真正想做的工作,所以才會不斷嘗試、不斷轉換,等我有一天找到我願意一輩子投入的事,那麼我就會固定下來了。

這就回到「我的志願」這個主題了。我想問,為什麼「志願」(也就是願意一輩子投入的事)就一定要是某種「職業」呢?我相信在某些情況裡,這兩者是可以保有很密切的關係的,但這不意謂著它們就應該是同一件事。

我曾經在另外一篇文章裡討論過這件事,起因是我去一家出版社面試,總編輯覺得我的能力應該適合,但她從我轉換跑道的歷史中質疑我做不久,而他們想要的人才是願意一輩子投入在出版業裡的,她認為我自己並不確定當一個編輯是我最想做的事。

我記得當時清楚地告訴她,我很確定當一個編輯不是我願意用一生投入的志業,更精確地說,任何「職業」都不會是,因為我知道我最想做的事,我的志願,就是不斷體驗截然不同的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是唯一能永遠留存在生命故事裡,永遠成為你的一部份的東西。

這有點像是不同類型的旅行者,有些人會事先擬定了詳盡的計畫,從一個地點到下一個地點,盡可能用最快速省力的方式到達,到了這一站,是為了更接近下一站。而我則比較像是漫遊者,我在意的不是下一站去哪裡,而是旅行途中相遇的人事物。

如果這麼看,其實我的選擇很合理,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 的頭像
    jerry

    成為義大利古物修復師!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